找到相关内容1232篇,用时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陀的四个法宝

    “所谓金光,诸恶,千劫所作,极恶重罪,若能至心,一忏悔者,如是众罪,悉皆灭尽,我今已说,忏悔之法,是金光明,清净微妙,速能,一切业障。”   忏悔一法,是金光明,是无价法宝,我等凡夫能于五浊恶世的末法今日闻此法门,都是于无量百千万亿佛前种诸善根才有此福报,但愿同俦皆能诚心忏悔,发露罪愆,以期佛菩萨加被,我等深重业罪!并冀希藉此忏悔功德回向广大有情众生,普皆脱离...

    圆因老法师

    佛陀|修行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8/10412427513.html
  • 佛陀的四个法宝—谨记圆因老法师的教诲

    功德不可思议!   金光明经云:“所谓金光,诸恶,千劫所作,极恶重罪,若能至心,一忏悔者,如是众罪,悉皆灭尽,我今已说,忏悔之法,是金光明,清净微妙,速能,一切业障。”   忏悔一法,是金光明,是无价法宝,我等凡夫能于五浊恶世的末法今日闻此法门,都是于无量百千万亿佛前种诸善根才有此福报,但愿同俦皆能诚心忏悔,发露罪愆,以期佛菩萨加被,我等深重业罪!并冀希藉此忏悔功德回向广大有情众生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12439386.html
  • 佛经中的素食观

    佛号上,真正达到身语意三业清净,以清净心忏悔,其功德不可思议!   金光明经云:“所谓金光,诸恶,千劫所作,极恶重罪,若能至心,一忏悔者,如是众罪,悉皆灭尽,我今已说,忏悔之法,是金光明,清净微妙,速能,一切业障。”   忏悔一法,是金光明,是无价法宝,我等凡夫能于五浊恶世的末法今日闻此法门,都是于无量百千万亿佛前种诸善根才有此福报,但愿同俦皆能诚心忏悔,发露罪愆,以期佛菩萨加被,我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00440023.html
  • 佛陀是悲观主义者?

    苦的断灭究竟是什么?那就是净化心的直接结果--亲证涅盘(nirvana)。苦、苦的起因、苦及苦之道就称为苦的圣谛,而佛陀教导的最终目的就是所有的痛苦。 四圣谛的苦之道可分四个层面来说明: ...痛苦去。一直到过去所累积的不净烦恼全都清除了,而且不再造作新的业习,那么所有的痛苦也会(dukkha-nirodha苦)。 现今的印度,「」(nirodha)通常指的是压抑。然而,举凡被...

    葛印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85043296.html
  • 阿含与止观讲座——小苦树

    ,要利用禅定所得稳定的心去洞见身心五蕴的实相,修习佛陀所说的无常观、生灭观、无欲观、灭观、舍观,去心中的三毒,解脱生死。这才是佛法修行的正途。  【结语】  二千五百年前佛陀对众生的开示,仍然生动地保留在《阿含经》中,当日众生的烦恼还是相同于今日众生的烦恼;当日烦恼的方法还是相同于今日烦恼的方法。佛陀要我们在生活中时时觉察心中有没有种下“小苦树”,有没有生起“味著”、“顾念”、“缚著”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34553373.html
  • 知识修辞与实践关怀——评史拜罗《佛教与社会》

    基督宗教从罪中解脱,实为不同取向。史拜罗对佛教苦谛的了解,略微偏离失焦,这便影响到整部书的叙述口气与观察视角。  烦恼是持戒的目标,同时,烦恼也是清净持戒的必备条件,这种互斥的关系,史拜罗声称他...戒护行者的实效,“圣弟子自念净戒……不起贪欲、瞋恚、愚痴。乃至念戒所熏,升进涅槃” (杂阿含经,T2,No.931,238a)因此烦恼对持戒是目的或是前提,并不是矛盾的关系,了解它们的正确关系,...

    林朝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30265777.html
  • 缘起无我和四法印

    起色身而轮回下去。所以要摆脱轮回就要开头的无明。这位建商最初起心动念要盖建大楼,当条件具足时,自然就盖出来了,条件不具足时,自然盖不成。但是,如果有一天他赚够了钱,不再有去盖房子的起心动念,从此就...一个人内心贪嗔痴的烦恼火燃烧著,只要不再投入“无明”这一燃料,火就逐渐会而进入涅槃寂静。什么是无明这一燃料呢?无明就是看不清“缘起无我”的真相,把...

    林崇安教授

    缘起|四法印|轮回|般若|中观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0/08115730170.html
  • 《三法印》与《一法印》

    ,华言灭度,即烦恼,度脱生死之意。涅磐有大小乘之别,此指小乘涅磐。小乘涅磐,即是真谛涅磐。或称择灭无为。以圣智之决择,断灭烦恼,解脱生死,证得常住寂静,故称涅磐清净。小乘涅磐又分为二:(1)有馀依涅磐。阿罗汉子缚(见思惑)虽断,果缚(色身)犹存,称有馀依涅磐;(2)断惑之后,进一步灰身灭智,即果缚而依于空寂,称无馀依涅磐。  小乘经典,若有此无常,无我,涅磐寂静三法印,印定其说,即为佛说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54551490.html
  • 内观的法流

      内观的法流   林崇安(2003,6)   约在公元前五三一年的一天清晨,悉达多太子在印度的菩提树下,看清了自己身心的实相,无明而成佛了。从此,释迦牟尼佛便在印度开始教导内观的法门──往内观察自己当下的身心实相,看清身心现象的无常、苦、空、无我,不再执着身心为「我」而烦恼和痛苦。在释迦牟尼佛的指导下,成千上万的弟子们依此内观法门得道证果,除了烦恼,过着安详自在的生活。   【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0252871.html
  • 原始佛教及其基本教义

    把“无明”置于首位。  灭谛,是说贪爱欲望,便断除了产生苦恼的原因,使自己永远不再轮回于生死苦海。这是原始佛教所追求的最高境界。《阿含经》上经常看到释迦牟尼所说自己达到的至高解脱境界是:“我生已尽,烦恼已,所作已办,不受后有,就是“灭谛”的实现,也就是所谓涅檠。   道谛,讲达到痛苦,进入涅檠境界的方法和途径。此即八正道:正见(正确的见解)、正思惟、正语、正业(正确的行为)、正命(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24555034.html